校企联手“量产”现场工程师
“这段时间,每天在车间忙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浸湿了,但跟着师傅学检修,受益匪浅。”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场工程师班大三学生丁旭说。和他一样,越来越多的准现场工程师在校企联合培养下,逐步成长为技能型人才。
2022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规划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去年9月,我省首批“现场工程师班”开班,60对本科、专科及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组建60个“现场工程师班”。一年来这些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我省职业院校与企业在“锻造”现场工程师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去企业上课,课堂搬到生产一线
“现在我们每年要招聘20余位现场工程师,缺口很大。而此前的社会招聘中,能解决数字化、智能化复杂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也不多,差不多10个人中只有1人能达到要求。”记者见到国机重工集团常林有限公司(下称“国机常林”)人力资源部高级专员潘正哿时,他正和同事们梳理目前企业岗位需求。
用人市场的旺盛需求,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转型。五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明确,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遴选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以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
现场工程师,也被称为现场应用工程师或现场技术负责人,是在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用科学技术创造性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他们的职能涵盖范围很广,比如焊接工艺、质量检验、采购、售后等,其最大特点是既要懂技术又要有技能。”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造学院教授史维琴说。
去年9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机常林现场工程师班开始招生。“课上刚学完手工焊接,金属焊接、机器人焊接等还没讲到,没想到这么快就接触生产线了,我直接在实践中学习。”回想起今年4月到国机常林为期一个月的认知实践,该校国机常林现场工程师班的蒯飞宇记忆犹新。
“来到生产一线,才知道挑战有多大。”蒯飞宇说,自己被分配到智能焊接组,在车间流水线上,操控数控板的前提是要记清楚相关指令,比如机械臂旋转多少度、旋转多长时间等,“操作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产品焊接失败。”此外蒯飞宇还有不少“意外收获”,比如,在焊接过程中出现毛刺怎么办?这些课堂里没教的内容,实践中遇到就顺带着补上了。
在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与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的现场工程师班上,学生除了要掌握传统工艺流程和方法,还要不断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很多时候是滞后于生产发展的,因此要重视与时俱进。”该学院教授胡颖告诉记者,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让同学们不仅能操作最先进的设备仪器,也能接触到更加复杂的工程问题。“我们很多教材是活页或讲义,便于随时增减学习内容。通过现场工程师项目,企业学院同步向学校师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在她看来,校企双方奔着一个目标去,才能跑得远、跑得稳。
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好的现场工程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抓住发展机遇。对有志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前置也让他们更有目标地学习实践。
针对不同企业需求,不同种类的现场工程师项目班级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和课程安排。相同的是,企业与学校联系更紧密,双方在评价标准、课程教材、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企业培养人才关口前移,共同促进创新创造与产业市场的有机衔接。
去年9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设现场工程师班。今年4月,该校又与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威股份”)共同成立现场工程师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科技产业处处长杨润贤告诉记者,现场工程师培养强调精准对接、供需匹配,让学生“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这也就意味着同学们有两个身份,既是学生也是学徒,工学交替培养。
杨润贤介绍,该校现场工程师班采用“双导师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大一,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大二上学期,前往企业学习实践,熟悉岗位、设备、工艺流程、企业操作规范等;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回到学校,带着岗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突破重点难点;大三下学期再到企业跟岗学习,将专业核心课程所学进行实践应用。在此期间,企业发放相应的生活补助和实习工资。
对于企业来说,提前介入员工培养,可以吸引并留下更多技术人才。亚威股份人力资源部总监刘俊伟表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企业有着更高的忠诚度,岗位技能也更娴熟。在企业学习期间,学生在了解企业,企业也在“看”学生。同学们可以提前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此外,现场工程师班学生可进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候补序列,从而打开职业上升通道,让工作更有“奔头”。
基于此前多年合作,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钢集团去年再次“牵手”,开设点检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南钢集团炼铁事业部培训主管丁磊说,校企联合培养的不仅是精通专业技能的工程师,更是能够洞察并引领未来工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企业与学校设计了覆盖钢铁冶炼工艺全产业链条的前沿知识课程体系,让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高度契合,缩短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他们的毕业论文也将来源于生产实践。
突破育人边界,锻造新质人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逐步深入,产业升级不断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场工程师是实现技术、知识、工艺等与产品集成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江苏正加大力度建设‘1650’产业体系,10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为全国第一。江苏的制造业要进一步提高效能,就需要不断提升现场工程师的能力、壮大现场工程师队伍,将人才要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江苏开放大学校长、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只有消除知识和实践之间的不协同与落差,才能培养出真正与科技、产业、企业发展并行的工程师队伍。“现场工程师岗位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岗位。眼下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实际工作,需要学生不断增强实操能力,辅以不断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培训。”
“有关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已经出台,下一步应该重视政策保障、统筹布局、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体系化建设。”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周海英认为,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不匹配问题仍比较突出,校企双方合作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深度融合与协作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场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体等校企合作平台,让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发展要求。”杨润贤表示,由于现场工程师项目针对的岗位切口小,在学校与企业围绕某个岗位连续对接几年后,可能出现人才资源过剩的问题。设立共同体和联合体,使校企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有助于解决用人单位某一岗位人才技能单一的问题。
“整体上来看,当前现场工程师的培养与实践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更多院校打破边界,与企业、产业深度融合,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深化改革、勇于探索。”丁荣余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谢诗涵
(原标题:为我省“1650”产业体系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校企联手“量产”现场工程师)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深读 校企联手“量产”现场工程师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这段时间,每天在车间忙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浸湿了,但跟着师傅学检修,受益匪浅。”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场工程师班大三学生丁旭说。和他一样,越来越多的准现场工程师在校企联合培养下,逐步成长为技能型人才。
2022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规划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去年9月,我省首批“现场工程师班”开班,60对本科、专科及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组建60个“现场工程师班”。一年来这些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我省职业院校与企业在“锻造”现场工程师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去企业上课,课堂搬到生产一线
“现在我们每年要招聘20余位现场工程师,缺口很大。而此前的社会招聘中,能解决数字化、智能化复杂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也不多,差不多10个人中只有1人能达到要求。”记者见到国机重工集团常林有限公司(下称“国机常林”)人力资源部高级专员潘正哿时,他正和同事们梳理目前企业岗位需求。
用人市场的旺盛需求,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转型。五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明确,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遴选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以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
现场工程师,也被称为现场应用工程师或现场技术负责人,是在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用科学技术创造性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他们的职能涵盖范围很广,比如焊接工艺、质量检验、采购、售后等,其最大特点是既要懂技术又要有技能。”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造学院教授史维琴说。
去年9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机常林现场工程师班开始招生。“课上刚学完手工焊接,金属焊接、机器人焊接等还没讲到,没想到这么快就接触生产线了,我直接在实践中学习。”回想起今年4月到国机常林为期一个月的认知实践,该校国机常林现场工程师班的蒯飞宇记忆犹新。
“来到生产一线,才知道挑战有多大。”蒯飞宇说,自己被分配到智能焊接组,在车间流水线上,操控数控板的前提是要记清楚相关指令,比如机械臂旋转多少度、旋转多长时间等,“操作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产品焊接失败。”此外蒯飞宇还有不少“意外收获”,比如,在焊接过程中出现毛刺怎么办?这些课堂里没教的内容,实践中遇到就顺带着补上了。
在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与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的现场工程师班上,学生除了要掌握传统工艺流程和方法,还要不断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很多时候是滞后于生产发展的,因此要重视与时俱进。”该学院教授胡颖告诉记者,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让同学们不仅能操作最先进的设备仪器,也能接触到更加复杂的工程问题。“我们很多教材是活页或讲义,便于随时增减学习内容。通过现场工程师项目,企业学院同步向学校师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在她看来,校企双方奔着一个目标去,才能跑得远、跑得稳。
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好的现场工程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抓住发展机遇。对有志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前置也让他们更有目标地学习实践。
针对不同企业需求,不同种类的现场工程师项目班级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和课程安排。相同的是,企业与学校联系更紧密,双方在评价标准、课程教材、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企业培养人才关口前移,共同促进创新创造与产业市场的有机衔接。
去年9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设现场工程师班。今年4月,该校又与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威股份”)共同成立现场工程师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科技产业处处长杨润贤告诉记者,现场工程师培养强调精准对接、供需匹配,让学生“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这也就意味着同学们有两个身份,既是学生也是学徒,工学交替培养。
杨润贤介绍,该校现场工程师班采用“双导师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大一,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大二上学期,前往企业学习实践,熟悉岗位、设备、工艺流程、企业操作规范等;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回到学校,带着岗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突破重点难点;大三下学期再到企业跟岗学习,将专业核心课程所学进行实践应用。在此期间,企业发放相应的生活补助和实习工资。
对于企业来说,提前介入员工培养,可以吸引并留下更多技术人才。亚威股份人力资源部总监刘俊伟表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企业有着更高的忠诚度,岗位技能也更娴熟。在企业学习期间,学生在了解企业,企业也在“看”学生。同学们可以提前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此外,现场工程师班学生可进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候补序列,从而打开职业上升通道,让工作更有“奔头”。
基于此前多年合作,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钢集团去年再次“牵手”,开设点检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南钢集团炼铁事业部培训主管丁磊说,校企联合培养的不仅是精通专业技能的工程师,更是能够洞察并引领未来工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企业与学校设计了覆盖钢铁冶炼工艺全产业链条的前沿知识课程体系,让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高度契合,缩短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他们的毕业论文也将来源于生产实践。
突破育人边界,锻造新质人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逐步深入,产业升级不断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场工程师是实现技术、知识、工艺等与产品集成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江苏正加大力度建设‘1650’产业体系,10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为全国第一。江苏的制造业要进一步提高效能,就需要不断提升现场工程师的能力、壮大现场工程师队伍,将人才要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江苏开放大学校长、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只有消除知识和实践之间的不协同与落差,才能培养出真正与科技、产业、企业发展并行的工程师队伍。“现场工程师岗位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岗位。眼下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实际工作,需要学生不断增强实操能力,辅以不断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培训。”
“有关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已经出台,下一步应该重视政策保障、统筹布局、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体系化建设。”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周海英认为,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不匹配问题仍比较突出,校企双方合作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深度融合与协作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场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体等校企合作平台,让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发展要求。”杨润贤表示,由于现场工程师项目针对的岗位切口小,在学校与企业围绕某个岗位连续对接几年后,可能出现人才资源过剩的问题。设立共同体和联合体,使校企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有助于解决用人单位某一岗位人才技能单一的问题。
“整体上来看,当前现场工程师的培养与实践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更多院校打破边界,与企业、产业深度融合,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深化改革、勇于探索。”丁荣余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谢诗涵
(原标题:为我省“1650”产业体系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校企联手“量产”现场工程师)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问答
应用工程师 是什么?应用工程师是企业里高级技术支持人员,对项目或非标产品的实际应用负责。工作职责根据不同公司有不同的侧重,主要包括选型、技术方案书审核、非标方案确认、现...
电子 技术 应用工程师 证,用处大吗?总体来说:这个证书有点用,但帮助不会很大。现如今值钱的证一般都是注册XXX工程师、注册XXX师,必须是国家一级人社部注册认可的,有含金量。由于是企业需要的...
电子工程师 是做什么的?电子工程师指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科技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一般分为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
年薪50W+的硬件 工程师 ,是如何炼成的?能够达到年薪50万+的硬件工程师,已经算是顶尖的高级工程师了。硬件工程师的普遍工资并不是很高,平均月薪也就1万左右吧,低于1万的大有人在,能够达到月薪2万以...
电子工程师 做硬件好还是软件好?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如果有一个Bug或者一个错误,客户可以通过打补丁或者升级的方式来修补这个漏洞。可是硬件工程师就不是那么容易改正自己的错误或者失误。比...
一个软件测试 工程师 转岗成 产品 经理的可能性有多大?对于转行,做好充足的准备和决心,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从软件测试转到产品经理,一般有两种方式。1、公司内部转岗这种方式因为你对公司业务有一定的了解,内部...
嵌入式软件 工程师 主要做什么工作? - 懂得当然最主要的工作是“编程”;其次就是调试;再其次就是编制文档(注释和说明);再其次就是编写说明书;其余就是“领导交与的其他工作”了。当然最主要...
电气 工程师 和 应用 电气 工程师 有什么不一样?前景如何?按前途来说没有绝对那个很有前途,但如果我能选择的话我会选电气工程师方面发展(砰砰砰~我梦醒了)。电气工程师一般分类:电气智能工程师,建筑弱电工程师,...按前...
机器视觉软件 工程师 工作三年待遇怎么样?作为工作六年的机器学习工程师,在这里就个人经验回答一下您的问题。1.工作城市:如果您工作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并且有着三年的机器视觉项目经验,基本...
软件测试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 - 懂得没事找Bug,有事找开发。软件测试工作主要是要细,一个软件往往大错误就并不多,最多的就是小错误小毛病。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就是根据需求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