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电磁领域著名专家已经从教58周年
近日,梁昌洪教授从教58周年座谈会暨高等电磁理论与技术研讨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会议旨在弘扬学校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电磁领域著名专家梁昌洪教授从教58年来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的教育家精神,引领学院师生传承好老一辈教师爱党爱国、勤勉务实、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西电品质,厚育大国良师、赓续光辉历史。来自日本东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安徽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以及504所、701所、719所、10所、14所、29所、36所、38所、华为、中兴等20余家研究所和企业的近百名专家校友参加活动。党委书记查显友、校长张新亮、副校长刘宏伟参加有关活动。
12月9日上午,“梁昌洪教授西电从教58年回顾展”揭幕仪式在逸夫图书馆举行,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光暐致辞,与会代表参观合影。随后,在会议中心104报告厅举办梁昌洪教授人才培养座谈会,刘宏伟参加并讲话,梁昌洪教授指导的数十位学生代表轮流发言,回顾梁教授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点滴瞬间和感人故事。
9日下午,高等电磁理论与技术研讨会在会议中心104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崔铁军,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东北大学陈强,IEEE Fellow、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褚庆昕,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研究员万继响,南京星火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熙,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郭普拓等6位电磁领域知名专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为学院师生分享电磁理论与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梁昌洪教授简介:
梁昌洪,男,中共党员,1943年12月生于上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当代电子信息领域著名教育家,长期从事微波和电磁领域的教学研究。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系,1967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在美国Syracuse大学做访问学者,1992年至2002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荣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人民教师奖章、全国电子工业劳动模范、陕西省优秀党员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所培养的博士生中已有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多位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30余位博士生导师。发表索引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译)著20余部。
(来源:西电新闻网 )
课大于天 ——记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于歆杰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于歆杰在给学生上“电路原理”课。受访者供图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从教23年,他荣誉等身。而一切荣誉的起点,来自他对“课大于天”这一信念的坚持
与学生在一起,是他给自己定下的规矩:力争每学期与每位学生一对一谈一次话;每周跟同学们集体跑一次步;每学期跟同学们一起集体出游一次……
他说,一个教师,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培养人,在培养人上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正确的
2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电路原理”春季学期第一节课准时开课,该校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系党委书记于歆杰走上讲台。他没有急着讲知识,而是先给学生立下了这门课的“规矩”:不拖堂,迟到一定会被批评,抄作业被发现记0分,期中期末决不调分。
“只要教,教的就是教师的人生观。”于歆杰说,“立规矩”本质上是给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在他看来,教师对待教学、课程和课堂的态度既是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也是课程思政建设中最难的部分,教师首先要立“己德”,其次才有可能立“生德”。
“我们每一位大学教师,都要主动作为,要成为‘先生’,更要努力做难而正确的事,争取成为‘大先生’。”于歆杰说。他认为,“先生”是披荆斩棘、架桥修路的人,“大先生”则是为学生指引方向的人。
课大于天:建设一门学生喜欢的课
2013年牵头开设清华大学首门慕课“电路原理”,吸引来自15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7万名学生观看;基于“电路原理”课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教学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面对突发的疫情,担任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确保2020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全部课程如期线上开学……
从教23年,于歆杰荣誉等身。而一切荣誉的起点,来自他对“课大于天”这一信念的坚持。无论是对课程思政、慕课、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还是做“教学的学术”,持续创新的动力来自他乐教爱生的教师底色。
翻开于歆杰的“教学档案袋”,里面详细记录了“电路原理”课程自2002年开课以来的授课情况,其中9次学生评教排名全校前5%,学生评价中最多的词汇是“硬核”“收获满满”……
作为清华电机系最基础、最核心的专业课程之一,“电路原理”通篇是枯燥的公式、名词和推导过程。怎样在枯燥的专业课中实现立德树人?
在于歆杰看来,立德树人的核心是教师对课程是否足够敬畏,是否能坚持“课大于天”的原则。开课20多年来,于歆杰从未因出差、开会或身体原因调整过一次课堂讲授,始终以“最高权重”保证课程教学。
于歆杰和团队对课程进行了顶层设计:在内容层面,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先哲故事、反面故事和人生故事。比如,在讲到交流电系统时,于歆杰会讲到清华大学电机系团队研发的电压稳定控制器在美国的应用;讲电路处理信号子功能时,则会介绍华为研发5G以及美国对华为的打压。
“在枯燥的知识点之外讲一讲故事,孩子们不仅爱听,而且点燃了科研报国的热情。”于歆杰说。
在激发创新潜能时,于歆杰对课程进行了改造,搭建起教学“脚手架”,将“句号”变成了“问号”,将结论变成了探索。例如,在讲一端口网络时,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指引学生一步步推导出1883年法国工程师戴维南提出的“戴维南定理”。
“过去我们上课常常直接告诉学生们知识是什么、要怎么用。现在我们把课件变成了发明家视角,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定理,习惯去创新。”于歆杰说。
“课上,于老师非常严谨,课堂掌控力很强;课下,于老师热爱体育锻炼,经常和我们一起爬山、摄影。”苏凌君是未央书院2021级学生,大一上过于歆杰的课后,始终与于歆杰保持着联系。苏凌君很喜欢书院提倡的从游文化——“大鱼带着小鱼游”,在他看来,于歆杰就是这条大鱼,而自己就是跟在大鱼身边自由探索的小鱼。
做教学的学术: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
“78人的答题,答对76人,还有2个或许是故意为之。”“这题全对,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这题错了10个人,这10位同学课后可以再看看回放。”……
在一节45分钟的“电路原理”课上,于歆杰设计了5道计算题、2个线上抢答,平均每5—10分钟让学生做一个小测验,并亮出统计结果。学生也可以实时抢答、探讨,甚至发弹幕吐槽。
“借助‘雨课堂’教学工具,一方面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有所比较,从而有学习的紧张感。”于歆杰说,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质,于歆杰在教学过程中发现,“95后”“00后”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思维活跃,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意愿显著增强;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特质也使传统课堂面临挑战:一方面是抬头率下降,另一方面是相同难度的考试,学生成绩下降了。
于歆杰不禁思考:在数字化资源和慕课普及的时代,什么才是课堂最核心的价值?“学生躺在被窝里,名师排着队上课”,滔滔不绝的教师和低头沉默的课堂,学习成效还有多少?课堂如果要变,该是什么形态?
“教师一定要做教学的学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2013年,于歆杰牵头开设了清华大学首门慕课“电路原理”,并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全新教学模式。
什么叫“以学生为中心”?清华的名师名课能否在南京大学、贵州理工大学、青海大学同步落地?在一场跨越四省四校的教学试验中,于歆杰总结出了3个层面:一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中心,二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三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
于歆杰解释,第一个层面,即无论课堂讲授、动手实践还是翻转课堂,教学手段多样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第二个层面,提供更灵活的教学模式,如对于主动探索的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完全翻转课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小班习题研讨。第三个层面,即借助数字化资源、先进算法,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画像,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最终3个版本的‘电路原理’慕课在试验校都取得了很好的落地效果。”于歆杰说,这场探索所凝聚的相关成果,也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清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0年春季学期,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为保障“如期开课”,于歆杰临危受命担任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对全校教师进行在线教学培训,最终清华大学春季学期所有课程都以在线教学方式圆满完成。
“真学者一定会用学术的视角来审视他的教学,会发现真问题,寻找现有方案,作出突破,并与别人分享。”于歆杰坚信。
为师之乐:与学生一起在泥塘里跋涉
2019年秋季开学,于歆杰作为教师代表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一句名言让他出了圈:遭遇失败,是因为你在追求进步;屡次遭遇失败,是因为你一直在追求进步。
这不仅是于歆杰对学生的寄语,也是他给自己的激励。他曾3次面临申请教授晋升失败的困境。谈起那段时光,于歆杰称“这不是倦怠,这是自我怀疑和否定”。
这条路是对的吗?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和自己的志趣,于歆杰作出了选择:一名教师,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培养人,在培养人上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正确的。
于歆杰继续保持着育人的初心。
与学生在一起,是于歆杰给自己定下的规矩:力争每学期与每名学生“一对一”谈一次话;每周跟学生们集体跑一次步;每学期跟学生们集体出游一次;尽量参加每一次班会……在于歆杰看来,教育的核心是与学生在一起,只有在一起才能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只有在一起才能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在一起才能使师生共同成长。
吴锦鹏是2020年入职电机系的年轻教师,他不仅是2006级电机系本科生,也是于歆杰领导的“电路原理”教学团队的成员。
“本科的时候上于老师的‘电路原理’课,只觉得条理清晰、内容扎实。等到自己作为教师讲这门课,才发现真是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吴锦鹏说,为了帮助自己站稳讲台,上课第一年,他的每一节课于歆杰都会从头听到尾,课后帮助自己从内容到授课方式一点一点地抠细节;凝聚了20多年心血和功力的“教学档案袋”也全部向自己开放,供参考对比。
担任博导10余年来,于歆杰所带博士生不多,但成才率很高,有4人次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2人论文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选人的要义,在于挖掘出真正有学术志趣的人,而不在考试分数高低。”于歆杰说,面试学生时,于歆杰喜欢揪着一个问题问到学生答不出为止,而平时小组讨论时,他也更欣赏能问倒自己的学生,“科研的过程常常会失败,而育人的乐趣就在于和学生一起在泥塘里跋涉,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知天命之年,于歆杰仍在发现问题:能不能有一个24小时待命的助教陪伴着追求卓越的学生?借助人工智能的“超级助教”,将是他为学生而做的下一个创新。(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问答
陈景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一生有哪些成就?_高三网[回答]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里问题的一个...
请问同样是通信巨头的中兴有多少数学家、物理家和化学家?这个问题明显就是极为恶意的!👎👎👎👎👎👎不就是想把中兴定义为国企然后诱导人狠喷一通国企?首先,中兴脱胎于国企,但它是股份制公司,有国有成分但不是国企。...
物理的电学,有什么著名的人物?牛顿-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一生中的几个重要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微积分和光学。迈克耳孙-美国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光学和光谱...
...冯.诺依曼还是图灵?有说是图灵的,有说是冯.诺依曼的._作业帮[回答]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MathisonTuring,6月23日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
2021十大 杰出 体育运动员?2021十大体育杰出人物为:全红婵、苏炳添、马龙、樊振东、杨倩、巩立姣、王曼昱、孙颖莎、管晨辰、谷爱凌。第10名--陈梦1994年出生的陈梦是山东青岛人,自...
【有没有关于名人的创新事例?我要名人的创新事例,要用到作文...[回答]爱迪生(1847~1931)Edison,ThomasAlva美国发明家.以创办工厂实验室、开辟使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途径而名垂史册.1847年2月11日生于俄...
电子 取证公司国内排行?给你答案,1:++电子取证公司的国内排行是由数字鉴定、百分点电子取证、华夏电子取证等公司所占据的前几名。1.数字鉴定近年表现突出,其作为全能型电子取证公...
21世纪中国十大院士?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
1927年到1949年有哪些出名的科学家?1.泰勒斯:科学之祖,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他是第一个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泰勒斯2.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的创立者,古希腊...
2020年十大 杰出 院士?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已经结束,其中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目前已知提名13人,国家最高科技奖可是含金量非常的高啊。他们作为国家的宝贝,他们毕业于...